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一明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贾又福先生的艺术世界给我的启示---走进贾又福山水工作室随想

2009-08-06 11:59:0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王一明
A-A+

  2001年7月8日,收到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入学通知书。   
  十多年的夙愿终成现实,我的心情象潮水一般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在1988年,当时担任抚顺东方艺术制品公司、鲁迅美术学院学习创作制作中心办公室主任的我,赴京联系染织系师生艺术壁挂作品展览事宜,住在中国美术馆对面——民盟中央招待所。一天早晨,民盟中央办公室毕主任给了我一张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主办的“贾又福画展”的请柬。我来到中国美术馆西展厅,当看到贾又福先生的《山野奏鸣曲》、《大兵浑成图》、《无声山涛》、《晚归》、《云开太行奇》等作品时,我的心被一种强大的撞击力所震撼。作品中暮色归来的负薪者、牧者、牛群在浓淡渗透    泼墨、积墨的大片乌墨中隐现。贾又福先生的用墨之狠,墨墨浑铸而产生的层次、意韵,扑朔迷离,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把我引入一片空灵未知的世界。我被这难以形容的绝妙影色所感动,我被那风卷云动的浑雄气魄所震撼,我祈盼能见到让自己折服不己的作者。真是天遂人愿,我非常荣幸地见到了贾又福先生,并恳求贾又福先生为我留下了珍贵的勉励之言:“后边留下的只不过是自己的足迹,而前面即是荒漠,所以要留意的乃是前方。又福,1988年9月14日。”   
  是贾又福先生浑墨似铸、反白为墨、浑然天成的艺术世界,开启了我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感悟之门。是贾又福先生饱蘸哲理之墨、抒发人生之慨的艺术作品,在我心中播下了对中国绘画艺术追求的种子。   
  从观赏贾又福先生的艺术作品起,我就神痴心迷地陶醉在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于是,1990年9月我毅然离开单位,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班学习。但是这一年的学习时间瞬逝而去,很遗憾的是我在这一年中未见到贾又福先生的身影,更谈不上聆听他的授课。当时进修班的班主任是李铁生老师,并指导临摹、写生等课程。从他那里我学习到许多对中国绘画艺术前所未知东西,加强了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识,为自己多年来研究、学习贾又福、李可染、黄宾虹、龚贤等诸位大家的绘画艺术、治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多次太行山、雁荡山之行,特别是在1996年至1997年赴长白山区为期一年的写生及深入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1年我有幸重返中央美院,进入贾又福先生工作室学习,才有了许多真正与贾又福先生在一起的机会。2001年10月8日上午8时,贾又福先生来班里检查由刘荣老师带全班同学赴河北嶂石岩为期两周的写生作业。我再次见到贾又福先生,他看上去要比十年前更显沧桑,满头白发,粗衣、布鞋,行步缓慢,唯一不变的是鼻梁上那金丝边眼镜,还有那有增无减精神劲儿,镇定而更加沉稳。不由得让我想起1991年12月,新华社出版发行《镜真楼画谈》贾又福先生所作序言中的一段话:“现年46岁,迟钝、固执。交际风拂面而来,还是一幅痴呆相。刁;出门‘作戏’也就免了出丑。自号瓢者,大傻瓜也,作歌云‘世人笑我傻,瓢者我自夸;世人谓我迂,我便迂到底;世人嫌我板,机巧不足羡;世人说我土,泥土亦开花。”’  
  贾又福先生检查学生作业十分认真,每一张都不放过。一会儿抬头看画,一会儿弯腰指点,一会儿近距离凝视,一会儿远距离瞻望,有时还要摘—下眼镜仔细观看。他从用笔、用墨、画面组织、观察方法等各方面一一做出点评,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常常忘记了手中的水杯,额上渗出了汗珠……   
  那天,贾又福先生走到我的写生作业前时,我的心怦怦直跳,都提到了嗓子眼。但当贾又福先生对我的写生作业给予肯定与鼓励时,我的心才平稳下来。    贾又福先生说:“这次写生仅仅两周,同学们刚刚手画热就结束了写生课。但总体看来写生稿大家画得都很认真,也非常投入,比我预想的要好一想。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同学们不知怎样面对自然去整理画面,这里有客观、主观艺术处理等诸多问题,整体来看同学的画面显得灰了一些,不知道如何加墨。写生不是简单的到生活中去采风,而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应该不惜两天、三天时间甚至更长时间去深入的画一张小画。但‘深入’不是细,‘具体’不是客观上的具体,应该有感情上的‘具体’。要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去挖掘。画写生是‘招财进宝’,最重要的是从大自然中挖掘宝物来丰富自己,招数掏尽,艺术完结。写生就是写生命,是要命的事。欲索得客观对象的生命,必须注入作者主观的生命。你们每次写生稿应该是独特的发现,不雷同、不一般化。艺术家最忌同化意识,用别人的眼睛和精神接触世界。你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有每个人对自然界感应的本能。与众不同的精神反射和精神感应一定会带来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只有你精神敏捷地反射出来的艺术个性,才能成为伯;独有的艺术创造。”   
  对于如何加墨问题,贾又福先生指出:“我用简单的八个字来概括:破、留、保、壮、弱、乱、藏、浑。破之,是为了使画面不过于呆板、整齐。有画好的线、皴、点要敢于破它,使笔墨灵活起来。留之,应注意保留画面画的好的地方,精粹处要留得住。保之,即辅助、陪衬前一遍,使之更为突出、彰显。壮之,即去强化、夸张、补充,使之更加璀璨夺目。弱之,是为了使画面不过于生硬、外露,从整体感出发,该削减的削减,该弱化的弱化。乱之,即使之规整的不规整,‘不齐之齐’,在不和谐中求和谐,无秩序处求秩序。藏之,指多遍叠加,以有用无,以无代有,使之趋于隐蔽、含蓄。浑之,这是用墨最难一环,加到最后使画面整体丰厚、深博,浑化天成,神秘莫测,内蕴无穷。”贾又福先生还强调指出:“层层复加,不是平均,一律面面具到,有千百处,有一两遍处,亦有一笔带过多处。待有了基础和初步经验后,亦可自由的反复递加,随机应变,打破常规,或浓或淡,或干或湿,勾皴点染,程序亦可无常,逐步追求随心所欲,最终到达了无定法的境界。” 
  当我向贾又福先生求教“自己的作业有那些不足之处,如何提高对画面的艺术处理”时,贾又福先生说:“浑,应该在浑字上狠下功夫。浑厚、浑然一体,包含着一种精神、学养。高层次标准、浑然天成,人莫知其巧,给人一种神秘感。神秘感是中国画审美精神的重要内容。神秘感不可思议,深不可测,说不清楚,留有玄念,让人一下看不透,才能引人深思玩味。黄宾虹的画是看不透的,永远是个迷,用笔有序,但你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它之所吸引人的地方。画面产生神秘感,让人有种怀恋的东西,才具有吸引力,愈神秘,人们就愈想探求其中的奥秘……”   
  接下来贾又福先生又极耐心、中肯地解答每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他的声音不高,是一种淡淡的,从容不迫的家乡口音,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的氛围,使我更加敬仰他这种质朴无华的人格魅力。   
  在贾又福l山水工作室学习的日子里,我有幸多次聆听贾又福先生的谆谆教诲,并亲眼目睹贾又福先生为同学示范、解读、临摹龚贤、石涛、李唐、范宽等名人古画。贾又福先生叮嘱我们:“艺术的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师重道。”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倾注着贾又福先生无数的心血。贾又福先生对我们的指导,召唤着中国艺术乃至世界真正绘画艺术灵魂,使之薪火相传,永不熄灭。他教导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心灵,“最大限度地深入传统,以求最大限度地跳出传统;最大限度地深入社会生活与大自然,以求最大限度地高于社会生活与大自然,最大限度地认识自我,以求最大限度地走出自我”。   
  贾又福先生的思想和品格将一直引导我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一明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